鹦鹉鱼预防病用什么药?

包易函包易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鹦鹉鱼易发的是细菌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常见病害主要有烂鳍病、白点病、口鼻霉病、竖鳞病、缺氧浮头以及水霉病等,这些疾病主要由于池水过脏、水质恶化、水温波动过大、缺氧等管理不当导致,掌握发病规律,加强管理,可以有效避免。

鹦鹉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

烂鳍病 一般而言,病原主要为水质恶化、细菌和真菌等。病情发展相对较慢,患病初仅尾鳍和背鳍末端发白,接着病鳍被蛀空,形成锯齿状不规则烂洞。其他鳍条或鱼体被蛀,严重的造成鱼体死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水质过脏、寄生虫病等并发症。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治疗此病时,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每1周换水1次。换水时要保持水温基本稳定。用土霉素饲料投喂4~5天。鱼体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7分 钟,每天1次,连做2天,或者10%马齿苋捣汁50克或大黄10克浸泡15分钟煎汁50毫升,兑水10千克内服,每三天1次。

白点病。 病原为真菌和一种小型寄生虫。发病时,鱼的皮肤和鳍片上产生小白点,类似水中的沙石,严重时病鱼消瘦,甚至死去。主要病因是由于用肥塘老水调养时,水体污泥 底质恶化,导致微生物严重失调所致,一般发病水温在20℃左右。

防治方法是将水温提高到28℃以上,并用孔雀石绿5毫克/升浓度浸泡4分钟左右,一般能有效控制并治疗此病。或者用3%~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每天1次,次日再洗一次。或用2~4 克/升的硝酸亚汞液浸浴20~30分钟。

竖鳞病 主要由于水体温度变化过大,使鱼体鳞片竖立产生。患病初期不易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整个鱼体表变得粗糙,用手触摸有刺手感,严重时病鱼的肌肉局部肿大。

主要防治方法为患病期间,保持水体清新,食盐浓度保持在0.5%左右,每1周换水1次,换水时要保持水温基本稳定。鱼体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7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鱼体注射青霉素3万IU/mg鱼体,3天1次,一般1~2次恢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