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毛反应了什么?
明确一点,长毛是一种生理性状,不是疾病。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或者受体敏感性增加导致的。 人体有400多块肌肉,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性多大约1/5的肌肉量(也有资料说是20%的样子),而肌肉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每天能产生约20亿个肌细胞(1)。这些肌细胞是通过血液循环提供营养和氧气,进行新陈代谢的。只要血液流经部位,都会遇到毛细血管,而为了运输氧气和营养,肌肉必须保持一定的渗透性——也就是说水、矿物质和营养物质需要进入,而二氧化碳等废物则需要排出。
而一旦这一功能失去控制,诸如钙、钾、钠等离子会过度潴留,而碳酸氢根、氯离子以及HCO3-则会减少,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概括的解释,具体机制还是非常复杂的。涉及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一系列内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改变是生理性的,并不是疾病。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机体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就会自行调节,使一切回归正常。然而,如果这个水平无法达到,则会出现持续的长毛现象。 至于雄性激素,那可就牵扯出来了。因为人类是异形合成的物种,所以体内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雄性激素具有生理活性。比如,睾酮只有在甲状腺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双氢睾酮,而后者才是刺激毛囊生长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肾上腺、肝脏和皮肤也能合成少量的雄性激素。当这些器官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也可以影响到雄性激素的水平,进一步加重长毛的程度。 而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扮演着信号分子的角色,将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受体敏感性传递给靶器官,最终形成长毛效应。 如果要对长毛进行干预,那么以上提到的几种因素都需要加以考虑。对于特殊人群,比如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的运动员或长期热处理的小鼠,可以考虑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来缓解症状;而对于大多数人,则没有必要采取额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