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缺钙是什么症状?
一、钙缺乏有哪些症状?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参与肌肉收缩和神经传递过程;调节细胞渗透压和体内水的代谢。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注意是不是缺钙了!
1.容易抽筋 晚上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或者腰背部剧烈疼痛;这种情况可能由缺钙引起,及时补充钙质,症状会很快改善。
2.容易过敏 皮肤过敏也是缺钙的信号之一,如经常出红疹、风团等;容易感冒、抵抗力差也提示身体缺钙。
3.情绪波动大 经常易怒、多愁善感、精神涣散,也可能因缺钙导致情绪不稳定。
4.骨质疏松 如果出现腰酸背痛、关节疼痛、全身乏力、易疲倦、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可能是身体缺钙的信号,一定要注意补钙。
5.身高增长缓慢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如果缺钙,可能引起生长迟缓、身高增长速度缓慢;成年后可能会形成“X”型腿或“O”型腿。
二、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缺钙呢?
如果宝宝有以上5个症状中的3个,就可能是缺钙了!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并加强营养补充。 一般来讲,只要平时注意膳食均衡,适量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钙剂了。 比如每天喝300毫升牛奶(约含100毫克钙),再加上其他饮食中摄入的钙,基本可以满足宝宝日常需求。 但如果是早产儿、双胞胎以及患有腹泻、哮喘、肿瘤等疾病的孩子,因为身体机能较差,钙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即使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来补钙,效果也不理想,就应该适当服用钙剂,并进行检测,以确保钙充足。
三、不同年龄段的人,怎么科学补钙?
0~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须补钙 因为妈妈的奶水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足够满足宝宝需求;且妈妈补充足够的钙,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 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按说明补充钙质即可。 7~12个月:此时可以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适当摄入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蛋黄、鱼、肉等的蛋黄部分,豆腐、奶酪等。同时鼓励宝宝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日晒,帮助身体吸收钙质。 13~18个月:这一阶段宝宝已经长出了2颗乳牙,应适当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比如海产品、绿叶菜、蛋类等,确保宝宝对钙质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个阶段可以适当服用钙剂了。但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抑制食欲。
19~36个月: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长出8~12颗乳牙,肠胃功能也逐渐健全,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胃肠道消化功能都明显优于婴幼儿时期。因此除了注意饮食均衡外,还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学步,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照射不充分,可能造成维生素D不足,引发佝偻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 除上述内容外,日常生活中,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比如少吃甜食,避免零食代替正餐,少吃盐,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