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冷了会不会发抖?
在鸟的众多生理反应中,“冷”与“热”是最常见、最易观察到的两种感觉。对于人类来说,冷是减少局部热量散失,以保持身体温度恒定;而热则是增加体热的产生和传导来降低体温。对于鸟类来说,情况要复杂得多——由于鸟类没有相对较大的内部器官(如心脏、肝脏等)来储存能量,因此它们不能像哺乳动物那样直接产生热量。
那么,鸟类是如何御寒的呢?
1.避免寒冷:很多鸟类都可以感知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改变羽毛的密度来调节体温。当温度较低时,鸟类的羽毛会变得蓬松起来,以更好地保存热量。而那些具有飞翔能力的鸟类则可以借助翅膀来产生向前的动量,从而获取足够的热量来抵御低温。
2.生火取暖:有一些鸟类具有生火取暖的能力。例如,夜鹰能够燃烧肺部吸入的空气来加热内脏,而猛禽则能捕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作为食物来源并以此产生热量。这样的能力对于鸟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冬天,可以大大减少冻死的几率。
3.冬眠/夏眠:对于一些温带和寒带的鸟类而言,冬季的到来意味着觅食的困难,由于体内缺少存储脂肪的能力,它们无法像哺乳动物一样通过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天气。于是,这些鸟类就会进入一种“夏眠”状态,除了每天消耗少量能量外,不进食也不活动,整个身体的代谢水平降到最低程度,以此来度过漫长的冬天。
4.换羽:有些鸟类可以通过更换新羽的方式来更新体表面积,从而增加热量的生成。当然,更换羽也要付出代价,那就是暂时无法飞行,因为新羽尚未完全长成。不过,对于大多数温带和寒带地区的鸟类而言,它们的冬眠或者夏眠也往往伴随着换羽的过程,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保证保暖。
5.肌肉发达: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鸟体的肌肉非常发达,这是为了让鸟类能够在空中灵活自如地飞行动作。然而,这也是一个“双刃剑”——虽然肌肉能够产生较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但同样的,肌肉也需要大量能源,如果缺乏燃料,肌肉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抵御寒冷天气,鸟儿也会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