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都会得什么螨虫?
猫咪的寄生虫分体内、体外两种,体内寄生虫主要是蛔目、绦目和吸虫目的寄生虫;而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蚤目、蜱目和毛虱目的寄生虫. 其中对宠物影响较大的是体表寄生虫如蚤、蜱和蠕螨。
1.皮肤寄生虫——蠕形螨虫 寄生在哺乳动物的毛囊内,以皮脂腺中的油脂为营养,大量繁殖,引起瘙痒、皮炎甚至过敏,表现为皮肤脱毛、瘙痒、红斑、结痂,严重的可能发炎溃烂,传染率很高,但是治愈率高,费用也不贵。 防治措施:经常洗澡,洗去表皮寄生虫;使用抗寄生虫的药浴香波(注意:此药不能长期使用)或者除蠕剂;保持住所通风干燥,定期杀虫;注意卫生,勤洗手,不给小动物喂生的食物等,都可以有效预防该寄生虫的感染。
2.肠道寄生虫——绦虫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主要危害幼犬,病犬呕吐,腹泻,脱水死亡。成犬表现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粪便中有虫子等。 治疗可以使用驱虫药片,按说明剂量服用便可达到驱除目的;也可注射伊维菌素,0.35-0.45mg/kg体重,单次注射即可。
猫得的螨虫一般是猫藓。
猫藓其实不是真菌,而是由一些真菌性皮肤病的总称,猫藓具有一定的传染,猫藓对猫以及人都是有害的猫藓又称为钱币癣或圆癣,是一种浅部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其次是紫色毛癣菌和须毛癣菌。
感染猫藓的患病猫毛发呈圆形脱毛斑,皮肤表层形成苔藓化,上面覆盖有呈环状的灰白色麸皮样的藓痂,故称为猫藓。本病分布极为普遍,多发于冬季,幼猫发生率高于成猫。有时窝猫中全部发病,尤其在管理不良,拥挤,阴湿,冷热不适宜,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或某些传染病潜伏感染时发生本病的较多。
【病原】猫藓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是专性寄生菌,它主要寄生于动物的毛发和角质组织,并不直接侵入表皮实质。其次是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病猫和带菌猫是本病传染来源。真菌菌丝在患病动物毛间繁殖并使毛干变形,菌丝伸出毛干后,被毛失去弹性,易折断。当菌丝穿透表皮或在其内生长时,引起局部免疫反应,组织间质发生变化,渗出增多,形成局部痂皮和脓疱,受侵害的毛干易折断或通过毛根被拔除,形成特殊的苔藓状病变,皮损可扩大或融合。
【症状】猫藓是猫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猫的皮肤和被毛上出现界限明显的环形脱毛斑,表面覆盖有环状灰白色的苔藓样糠麸状物和鳞屑,故称猫藓。病猫皮肤易出现红肿、开裂、奇痒和继发感染。病猫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局部或全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下颌、股内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有的病猫甚至可引起神经症状而出现后躯瘫痪。猫藓可从一点开始不断向周围一圈一圈地扩大,但很少波及全身。皮肤病变一般局限于头部、胸部和前肢。病猫一般不发热也不影响食欲和精神,预后良好。在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的猫会有全身性的红疹出现,患猫精神.食欲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