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幼鸟为什么?
你的问题有点模糊,我猜你想问的是,八哥的幼鸟为什么“说话”早? 因为八哥是一个学习能力强、擅长模仿的鸟类啊!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别名:黑八哥、黑喉八哥、辽东八哥、贵州八哥等 ,属于雀形目鸦科八哥属的鸟类。
八哥属中小型鸣禽,成鸟体长26-30cm,雄雌外观无明显差异。通体黑色,头颈具白色纵纹;上体还有黄色斑点;下体色暗而杂有沙黄色。嘴黄绿色,脚淡绿褐色。 (网图侵删) 八哥主要栖息于山丘森林和山地田园附近。喜群居生活,性活泼好动。善于飞腾跳跃。行动敏捷,喜欢在空中飞翔,也会滑翔和滑翔,还能在树杈间自如地蹦跳。以昆虫为主的动物性食物,兼食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在南方,5月初即开始繁殖,每年4~5月生殖期,雌雄异性追逐、衔草筑巢,繁殖1窝,每年可繁殖2窝。每巢卵3~6枚,孵化期约14~17天。雏鸟期约3周。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八哥这个类群的鸟,觉得它们“不学无术”“满嘴胡言”,但不可否认的是,八哥是一种善于学习的鸟。 例如《吕氏春秋·异宝》记载了西周时卫懿公宠鸽不务正事,最后国破身死的故事。 又例如《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了商代帝乙时期,由于祭祀时歌伎唱错歌词,引起帝乙不满,将她们流放到山西汾河一带的事情。可见商代的歌舞妓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而到了汉代,王充所著《论衡·书解篇》中更是提到了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刘交善于写文章、作赋,还精通《尚书》;汉朝皇帝对儒学推崇备至,以至于从汉武帝起,儒家经典就一直是封建王朝官方认可的识字课本。
可以说,自上了历史舞台,八哥一直在努力向“文明人”看齐…… 所以在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考》中收录的一首咏八哥诗中,有这样一句: 语多谐谑尽堪笑,学读诗书竟未休。——清·吴其浚《植物名实考·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