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什么样子?

苍桃橘苍桃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的耳道比较深,外耳道长度大约5cm,我量过N多人了,基本都是这个长度(外耳道的平均长度=耳垂厚-1.3) 正常人的耳道内壁是光滑的,但是有些不合理的习惯可能会使耳道内壁变得粗糙,比如经常挖耳朵、用不干净的工具掏耳道等都会让耳道口周围的皮肤损伤,这样细菌侵入导致发炎,使得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和瘙痒。 如果不清洁而导致的耳道皮肤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对耳道进行清洗,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帮助恢复。

不过,一般我们建议不要用耳道冲洗的方法来清理耳道。因为耳道是一个封闭的腔隙,且前面有鼓膜挡着,即使进水也很少会导致听力受影响。如果自觉耳道内有分泌物或觉得不太干净,可以用棉签沾点酒精或者双氧水轻轻擦洗,注意不要深入耳道过多以免发生意外。 有些人特别喜欢掏耳朵,甚至有时还喜欢用工具挑掏。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的耳道皮肤是非常薄的,而且是有弹性的软组织,如果用硬物抠挖很容易使其受伤甚至发生感染。特别是某些人在掏耳朵时不慎弄伤了鼓膜,有时虽然感觉到听得有点受影响,但也只是暂时的,经过休息后会逐渐好转,就以为问题不大而不去医院就医;殊不知这样的伤害是慢性化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听力下降。

季溢季溢优质答主

耳廓内部是软骨(图1),与之相连的是外耳道。外耳道为骨、 cartilage管,长约2~3cm,其作用是传送由耳廓采集的声波。外耳道的外1/3部为软骨性(其软骨为环状软骨的延续),其皮肤含有耵聍腺,该腺体分泌物即耵聍(俗称“耳屎”。它呈弱酸性,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在外耳道的内2/3部,为颞骨的外耳道骨管,仅在骨管的骨膜下,有少量小汗腺和毛发。骨部大部呈管状,其内面衬以皮肤;在外耳道骨管有3处狭小部,分别位于:①外耳道峡部;②锤骨柄的前内方;③外耳道的第二弯曲处。这些狭窄处为疖肿和耵聍易积聚之处,因此在施行外耳道操作时,应注意其存在。骨性外耳道的后面为颞骨的岩部。岩部内有中耳和内耳。在骨性外耳道内面的骨膜外,有疏松的纤维组织,因此对外伤的冲击力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经外耳道钻孔减压术是颅脑外科的常规术式,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及并发症防治等都具有丰富的科学实践经验和大量临床证明,是被国内外医学界非常成熟的先进技术。对于外伤、肿瘤及炎症压迫到脑干以及影响神经功能造成的听力等损害,该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国外则更为普遍。因此,外耳道的减压钻孔术对脑内减压是有临床价值的。外耳道的皮肤紧附于骨膜,仅有少许皮下组织。沿外耳道长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骨膜,可避免损伤软骨而致外耳道成狭窄。外耳道的皮肤与骨膜及软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网,当鼓膜受到感染时,可经许多小的血管蔓延至皮肤下(及软骨膜下层)形成外耳道疖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