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打几针的?
目前,国内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s): 用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组织培养,使病毒繁殖,然后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来分离、提纯病毒,最终制成多剂型疫苗。
可分为悬浮液、冻干粉和小瓶制剂三种类型。
⑴悬浮液: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疫苗,含有氢氧化铝佐剂,注射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被动免疫,预防狂犬病发作;还可诱导体内产生细胞毒素抗体(IgG),一旦再遇病毒,这些抗体即可中和病毒,减少病毒的伤害。
⑵冻干粉:接种程序与悬浮液相同,但每针次剂量比悬浮液要少。
⑶小瓶制剂:含铝胶佐剂,可直接皮下注射,适用于动物咬伤后应急使用,不能长期储存待用。上述各种疫苗在防治效果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以上三类疫苗均需要接种5针,分别为0、3、7、14、28天各接种1剂,儿童和成年人接种疫苗的剂次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指出,暴露后预防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5天,特殊情况不超过30天。超过30天接种者应重作预防接种。
2.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是用基因工程方法,选择性地杀死疫苗株病毒内的核酸,使其变成减毒株。该疫苗需接种4针法。 在国内目前尚未普及应用。
一般情况下,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用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经生物技术制成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通常被称之为灭活疫苗,目前国际上已使用此类疫苗近百年。使用合格的狂犬病疫苗在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后进行接种,其成功率在 99.9% 以上,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用医学技术对抗传染病并取得胜利的最佳范例。
由于狂犬病有着非常特殊的发病机制(神经内繁殖而不进入血液),因此需要采取不同于常规疫苗的特殊免疫策略。一般情况下,如果既往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者,需要于 0 (注射当天)、 3、7、14 和 28 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 1 针,共 5 针;并且严格遵从就地、就近、及时和彻底的原则,狂犬病暴露后的 48 小时内几乎 100% 免疫成功。一旦在狂犬病发病后则没有药物能够治疗,因此,狂犬病的治疗原则是“暴露后预防”,而非“发病后治疗”。
目前,狂犬病疫苗接种通常有“ 5 针法”和“ 4 针法”。“ 5 针法”:即传统的接种方式,依次在暴露后的第 0、3、7、14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共接种 5 针。“ 4 针法”即“ 2-1-1” 注射法,依次在暴露后的第 0 天接种 2 针(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 1 针),第7 天和第 21 天各接种 1 针,共接种4 针。“ 4 针法”只是接种剂量比“ 5 针法”略大,但“ 4 针法”不仅可以简化接种程序,而且可以节约接种费用,从而更好、更快地使机体产生抗体,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