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为什么是宠物?
人类在驯化野生动物时,通常遵循这样一个流程:捕捉=>关入笼子(圈)=>驯服=>提供食物=>获得繁衍后代的机会=>逐渐进化为家畜(宠物) 这不仅仅适用于动物,也同样适用于植物,比如我们常见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等等,都是在原始物种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选择,逐步培育得来的;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往往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植物)本身的基因型不会改变。而现代的宠物则不然,它们是由不同品种的犬类猫类等经过杂交而来,而且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目前这么多品种。
那么,是什么让“宠物”从一群杂交后的野生动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的伴侣呢?是聪明的人类在繁育这些动物的时候,有选择的保留了它们作为“宠物”所有的性格特征。 以犬为例,最早被人类驯养可能是作为猎犬或者看护犬,所以“宠物”的特性中应该包括:伶俐、友好、忠诚、耐性等;而在作为“宠物”之前,可能这些犬还有一个身份是:猎物(肉供应者),因此它们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和相对少吃的食物,这样才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存活下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宠物”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在现在大多数城市,“宠物”的概念已经没有了野蛮的兽性和攻击性,因为,除了危险物品和违禁药品外,如今任何一只正常的宠物都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了。但与此同时,“宠物”也会失去一些作为猎物的特性,变得不再强悍和坚韧,而逐渐变得娇弱起来,就像人类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