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会长癣?
1. 犬小孢子菌(Monascus)和须毛癣菌(Trichophyton)是引起犬皮肤真菌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其生活史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犬小孢子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25-30℃)进行无性繁殖产生芽管、节孢子、孢子;当犬接触病源后,节孢子在犬皮肤上发育成菌丝体并长出分生孢子和子囊腔,子囊中的子囊孢子侵入皮肤引起感染。
2. 当环境条件不适时,犬小孢子菌可形成有性孢子——菌丝体和节孢子,以抵抗不良的环境因素,待条件适合再萌发成为有活力的配子进入另一个个体体内继续繁衍。而须毛癣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物品间接传染。 真菌抵抗力不强,一般温度不超过40℃,湿度低于75%时不能生长;温度28~38℃,相对湿度65%以上有利于该菌的生长繁殖。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引起犬的二次感染。
3. 在自然界中,真菌存在于土壤、草皮、动物皮毛及人体内,犬可通过与病源体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此病。饲养管理不善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过度饲喂会使犬过于肥胖、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疾病发生。
4. 临床观察发现,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周左右,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多发生于夏季。患病犬主要表现为瘙痒不安、脱毛和皮肤结痂,严重者可见局部皮肤增生肥厚。
1. 有条件者可对患部进行刮片检查,如发现菌丝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培养鉴定。
2.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真菌镜检,同时应与疥螨病相鉴别。疥螨寄生于犬的皮肤表面,导致患部剧痒,常引起局部大量秃毛区,表皮增厚、干燥、鳞屑脱落,被毛粗乱。